Katerra將關閉運營,智慧建筑還有想象空間嗎?
本文來源:物聯傳媒
本文作者:飛鳥
上周,國外多家媒體報道由軟銀投資的智能建筑公司Katerra將關閉運營,數千名員工將因此失去工作。
據悉,Katerra公司成立于2015年,擁有來自硅谷、履歷豐富的創始團隊,包括曾掌舵偉創力13年、曾任特斯拉臨時CEO的Michael Marks;以及知名PE機構銀湖(Sliver Lake)創始合伙人之一的Jim Davidson;原美國綜合房地產投資公司Wolff Company執行董事長Fritz H.Wolff。
豪華的團隊配置刺激了資本的神經,在成立后的6年時間里,Katerra累計完成7次總計超過20億美元的融資總額,其中軟銀分別在2018、2019、2020連續三年出手三次,共計為Katerra投出18億美元。
在業務模式上,Katerra號稱數字化施工,它與傳統建筑商的區別在于采取了 “裝配式建筑+平臺一體化”的模式:
一方面自建工廠,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使建筑產品化,再將其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進行組裝(據悉其建立的第一家工廠是用來制造可通過RFID芯片系統追蹤的預制構件——包括墻板和地板);
另一方面,將設計、生產、施工、采購、物流等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并提供一站式服務,以此降低中間商的流通溢價,縮短建造工期。這個過程將需要IoT物聯網絡、SAP HANA智能數據平臺和BIM等工具來支撐完成。
總的來說,因為相信改造傳統建筑行業能產生的巨大空間,資本一度將Katerra推舉為建筑行業的“吸金怪獸”,其估值最高達到40億美元。按照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Michael Marks 2019年的設想,公司甚至計劃在 2020年實現盈利,并且可能在2021年之后IPO。
遺憾的是,在落到現實中對公司、對項目的運營時,Katerra暴露了諸多方面的問題:
根據《Real Deal Miami》的報道,截至2019年底,Katerra承諾的26個項目中有12個項目沒有如期完工。
前雇員爆料Katerra給項目報價的機制存在缺陷,成本超支情況屢有發生。例如在位于華盛頓州科克蘭德(Kirkland)的一個項目中,實際成本比預算超支了5000萬美元。
Katerra管理層一直動蕩不斷,過程中更換了多名CEO和CFO,以及包括聯合創始人Wolff的出走。
有一位從Katerra離職的員工也表示,不僅是建筑預制化產業有很高的門檻,Katerra在運營企業過程中的盲目、激進,以及后期全球疫情的影響,都是引發后來資金鏈斷裂的重要因素。
甚至孫正義也在今年5月舉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坦言:“對我而言確實有很多遺憾,比如對WeWork、Greensill和Katerra的投資失誤……在很多方面我們還缺乏系統性的投資方法,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智慧建筑的想象空間如何?
2017年底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了一則《數字時代的中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經濟》報告,其中指明中國的數字化進程正在加快,例如2013年美國各個行業的數字化水平是中國的4.9倍,到2016年時已縮小到3.7倍。
但是在針對各個行業的信息化指數作出評估時,結果顯示ICT行業、媒體、金融和保險等行業的數字化程度最高,水平與其他國家相當;而像是房地產、農業、酒店服務、建筑等則被歸類為數字化水平較低的一些行業,其中建筑行業數字化水平排名最末。
圖片來源: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數字時代的中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經濟》
參照Katerra的故事,或許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建筑行業信息化程度原本都是不太高的。不過可以理解的是,國內建筑業前期主要靠規模驅動,那時即便信息化水平落后,利潤率低,但只要項目做不停,企業仍然能從中獲利。
根據數據,2019年,我國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70904億元,比上年增長5.6%,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16%。
按照2020年住建部等13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所提,特別是在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的特殊背景下,建筑業傳統建造方式受到較大沖擊,粗放型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迫切需要通過加快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集成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維護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走出一條內涵集約式高質量發展新路。
建筑行業數字化程度低,說明可供改善的空間就足夠大。
2018年9月,騰訊云推出微瓴智慧建筑解決方案,定位是深度適配智能建筑場景的物聯網類操作系統,此后應用在了深圳騰訊濱海大廈、深圳華潤萬象天地、上海進博會會展中心等落地項目中。
2020年11月,原美的中央空調事業部更名為暖通與樓宇事業部,重點關注智慧建筑。
2021年1月,原華鴻嘉信總裁張立洲入職阿里巴巴任集團副總裁,負責智慧建筑事業部。該事業部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業,推動建筑行業的信息化進程。
過往眾多科技企業的加入已經可以證明該行業的前景,再考慮2021年兩會重點提及的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由于建筑碳排放是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此時推進綠色建筑必然成為趨勢,那么建筑商們就有必要順應潮流,規劃新的數字化轉型策略。
智慧建筑遇到的難題
在復盤所有導致Katerra倒閉的原因中,最不可忽略的一點是其關于建筑行業的理解和實踐。雖然Katerra在用科技公司的方式解決問題,但行業上的壁壘使其盲目擴張,入不敷出的模式難以為繼。
根據我國《智能建筑設計標準》,對智慧建筑的描述中提到“以建筑為平臺,基于對各類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知、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
端側:
通過感知設備及傳感器網絡實現建筑范圍內各類信息的采集;
網絡側:
組成可信可靠的網絡傳輸基礎設施;
平臺側:
對下連接物聯設備,對上支撐平臺應用,獲取并利用數據以支撐決策;
應用側:
通過合理的頂層設計和前瞻性規劃,提供開放互通的應用管理環境。
進一步說,建筑信息化未來可以從單體延伸到園區,延伸到市區或城市,所以雖然范圍大小不同,但呈現的很多問題都是極為常見的:
例如信息煙囪、數據孤島的問題難以消除;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的現象長期存在;重建設輕運營的情況有增無減;技術賦能建筑的程度仍然存在不足;BIM協同作業仍然是問題;決策者對項目的理解和認知存在偏差;行業標準規范不清晰等等。
總而言之,眼下的智慧建筑仍然是發展的初級階段,沒有固定的市場格局,沒有典型的頭部玩家。
雖然發展緩慢,但因為可觀的市場前景,能看到包括政府、建筑企業、建筑信息化企業、建筑運營方都希望借上智慧建筑的“東風”,完成新一輪的轉型“跳躍”。
參考資料:
預制建筑網,屠鮮,《突發!軟銀投資的建筑獨角獸公司Katerra裝逼五年,燒光20億美金倒閉!》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數字時代的中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經濟》(2017)
華為&埃森哲,《未來智慧園區白皮書》(2020)

最新活動更多
-
8月27-29日立刻報名>>> 2024年云計算展覽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2023云計算與通信5G類優秀產品&解決方案合集》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OFweek2023中國優.智算力年度評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高像素紅外傳感器在物聯網中監控攝像頭...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中國(深圳)機器視覺展巡展直播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匠心鑄就精品,專業成就卓越,海天增材TCT展臺直播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