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专业做网站蚌埠网络推广
页式管理
学过计组的同学都了解一点页式管理,就是将内存划分成较小的、大小固定的、等大的块。现在OS引入了进程的概念,那么为了匹配内存的分块,同样把进程也划分成同样大小的块。
这里区分两个概念
- The chunks of a process are called pages→进程划分的块称为页
- The chunks of memory are called frames/ page frames→内存划分的块叫做页框(物理页面、页帧)
从语义去分析页和页框的区别和联系,把进程加载到内存,相当于把页放到页框中
在组原的课程当中我们知道逻辑地址包括页号和页内偏移量,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 页号=逻辑地址/页面大小
- 偏移量=逻辑地址%页面大小
看一下这个例子
按照我们之前的分区和分页的概念,假设用户空间大小是2700B,访问地址是十进制的1502。按照分区的思想如图a所示访问,按照分页思想如图b所示。
一般来说,页面大小都是2的整数次幂,可以直接通过位运算得到结果。比如,页大小是1K = 2^10,那么偏移量 = 逻辑地址%页面大小 ,也就是逻辑地址后10位,前面的6位就是页号。
下标从0开始,所以page1是从上往下数第二个页面,即从1024开始到2047结束,然后偏移量offset=478是针对于1024的基地址的相对位移。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图b在最下面有一段内部碎片,就是page2中不会使用到的区域,但是为了分页必须要分配。
分页的特点
- 没有外碎片,每个内碎片不超过页大小
- 一个程序不必连续存放(支持虚拟存储)
- 便于改变程序占用空间的大小
- 简单分页,程序全部装入内存
- 不易实现共享
- 不便于动态连接
页表
为了便于管理进程,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维护一张页表,包含进程的每个页面所对应的页框位置(号),即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
如图所示,OS给A、C、D进程分配了页框,其中A是连续的0-3,而C是连续的7-10,D比较特殊是4-6+11-12,空闲13-14。由于会出现像D这种分配的页框不连续的情况,所以就必须使用页表专门记录。
接下来说一下,地址映射关系和存储保护机制
如图所示,页表开始地址b放在页表始址寄存器,类似于基址寄存器。页表长度l放在页表长度寄存器,防止地址越界。
根据图示,地址映射关系可以按以下步骤描述:
第一步:比较运算
- 将逻辑地址对应的页号
p
与l
进行比较(比较条件为P >= l
),这决定了数据流向哪个分支,如果为真则地址越界抛出异常,反之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加法运算 - 页表始址
b
和页号p
通过b+p*页表项长度
查询页表,得到的结果p'
就是所在页框的物理起始地址。
第三步:输出映射 - 在右侧分支,
p'
和d
直接结合作为输出,得到真实的物理地址。
注:之所以p=l
也被视为是地址越界,因为我们的下标默认都是从0开始,所以页号最大是l-1,等于l也是非法的,实际写过代码的同学会比较熟悉。
段式管理
类似进程的管理,我们的程序在逻辑上也可以分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段管理,比如代码段、数据段等。段式管理中一般段长可变,但是有最大段长。
段式地址有两个部分构成,和页式管理类似
- a segment number 段号
- an offset 段内偏移量
回到我们之前看的这个例子,如图c采用段式存储,每一个段长度不一,偏移量指的是相对于每个段的起始地址。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段式存储的内存划分和分配:
- 内存划分:内存空间被动态的划分为若干个长度不相同的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物理段,每个物理段由起始地址和长度确定
- 内存分配:以段为单位分配内存,每一个段在内存中占据连续空间,但各段之间可以不连续存放
分析:
- 没有内碎片,外碎片可以通过内存压缩来消除
- 一个程序不必连续存放(支持虚拟存储)
- 便于改变进程占用空间的大小
- 便于存储保护、共享
- 简单分段,进程全部装入内存
注:存储保护和共享我们下一章节会详细来说
段表
与页式管理类似,段式管理也有段表,不过由于每个段的长度不同,所以段表长度寄存器的值不是唯一的。
- 进程段表:描述组成进程地址空间的各段,可以是指向系统段表中表项的索引。每段有段基址(base address)和段长度
- 系统段表:系统内所有占用段,包含始值、段长等
- 空闲段表:内存中所有空闲段,可以结合到系统段表中
段式管理内存的分配算法:首次适配、下次适配、最佳适配等,即动态分区。
具体流程如下:
- 输入逻辑地址:逻辑地址部分由段号
S
和段内地址d
组成。 - 地址越界检查:通过段号S和Cl的比较,判断地址越界,方法同页式管理
- 查找段表:通过
Cb+S*段表项长度
查找段号找到对应的段基地址b
和段长l
。 - 地址越界检查:将
d
与l
比较,确保d
小于l
,即段内偏移小于段长。 - 计算物理地址:如果
d
在范围内,计算物理地址b + d
。
注:由于段长是不固定的,所以在计算得到物理地址之前会进行第二次检查地址越界
页式管理和段式管理的比较
- 分页是出于系统管理的需要,分段是出于用户应用的需要。
一条指令或一个操作数可能会跨越两个页的分界处,而不会跨越两个段的分界处。 - 页大小是系统固定的,而段大小则通常不固定。
- 逻辑地址表示:
分页是一维的,各个模块在链接时必须组织成同一个地址空间;
分段是二维的,各个模块在链接时可以每个段组织成一个地址空间。
通常段比页大,因而段表比页表短,可以缩短查找时间,提高访问速度。
注:这里的一维和二维是根据程序员编程的角度分析,由于页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给出一个逻辑地址OS就可以直接对应到物理地址,但是段的大小不一,就必须给定段名和段内地址,类似于基址变址寻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