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萬物互聯浪潮,光鑒科技打造全棧式3D技術布局
“3D視覺的本質是解決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連接的問題,數字經濟時代,大量的智能設備需要與我們真實的生活環境進行交互,構建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這些都需要通過視覺技術來解決!痹诮邮躉Fweek維科網電子工程編輯專訪時,光鑒科技創始人&CEO朱力博士說。
“我們希望把光學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度的結合在一起,給市場提供完整的視覺感知方案!
光鑒科技創始人&CEO朱力博士
隨著光電技術、AI視覺技術的快速發展,機器代替人眼進行識別的3D視覺技術,憑借自動化、便捷、安全、穩定、準確等特點,無論在消費級還是工業級應用場景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據介紹,光鑒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致力于提供自主研發的納米光子芯片結合人工智能算法的3D視覺感知公司。公司的核心技術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光學和AI技術,包括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納米光學技術,及其一系列的3D相機光學和硬件系統,同時具備3D視覺感知交互能力。
“光鑒科技連接了上游光學零部件,以及下游具體的應用場景,把零部件通過我們的光學系統加上AI算法,整合在一起為客戶提供3D視覺感知解決方案。”朱力博士表示,“在應用方面,手機的屏下3D人臉識別方案、汽車智能座艙的人機交互,機器人的視覺導航避障、IoT設備的生物識別,是光鑒科技發力的四大重點領域!
據了解,光鑒科技能夠為全球車企提供從底層的3D相機到應用算法完整解決方案。今年,光鑒科技全球首款車規級結構光3D相機調試成功,該方案將為各大車企提供全新的技術思路。
光鑒科技車規級結構光3D相機
在智能手機行業,光鑒科技是業界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能夠真正在屏幕下實現3D視覺方案的公司。今年,光鑒科技和OPPO手機聯合發布了全球首款柔性OLED屏下3D概念手機,成功解決了部分手機屏幕存在的“齊劉!眴栴},將完整的全面屏幕和先進的3D視覺功能集于一身。
光學+AI全棧式方案能力
目前,行業內主流的3D視覺技術路線主要包括三種:結構光技術、飛行時間法(ToF)、雙目成像。
憑借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短短三年時間,光鑒科技打通了從光學模組、3D攝像頭模組、嵌入式系統的優化方案以及智能硬件的3D人臉算法等軟硬一體的全棧技術鏈,并覆蓋結構光和ToF技術兩種路徑解決方案,成為集產學研一體化的3D視覺感知技術企業。。
“結構光和ToF的技術特點非常不一樣!敝炝Σ┦拷榻B道:“結構光技術的近距離精度比較高,比較適合靜態環境下,近距離的3D視覺感知;而ToF可以看得更遠,比較適合動態環境下,中遠距離的3D視覺感知!
在場景應用中,比如人臉支付、門禁、手機、汽車DMS等識別距離在一米以內的場景下,采用結構光技術會更適合;而ToF技術適合應用于機器人導航和避障的場景中。
朱力博士認為,從成本上來看,以消費電子為例,在類似應用場景下,結構光和ToF方案的成本是比較接近的,所以主要是根據場景需求來選擇不同的技術路徑。
據了解,光鑒科技擁有以Aurora結構光和Stellar 系列ToF深度相機為代表的產品矩陣,能夠滿足包括智能終端、機器人、汽車座艙、工廠和物流等不同場景下對3D視覺感知的特定需求。同時,在軟件算法領域,光鑒科技也構建起多場景算法壁壘,助力硬件產品矩陣能夠為更多場景實現3D視覺技術賦能。
技術創新,打破蘋果壁壘
早在2018年,光鑒科技就開始探索3D視覺技術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時至今日,光鑒科技已實現了全球唯一不依賴于蘋果VCSEL的3D結構光方案。
2017年,蘋果發布的iPhone X,首次搭載了基于3D結構光模組的FaceID,目前已經累計有十多億臺手機都在用這項技術,但FaceID并沒有在安卓手機上普及。
朱力博士認為,蘋果FaceID難以普及的核心痛點主要在三個方面:
第一,FaceID的方案必須在屏幕上開孔,由此產生的“大劉!、“藥丸屏”占據了屏幕位置,限制了手機設計的靈活性;
第二,蘋果本身有很強的專利壁壘,限制了國內手機廠商的應用;
第三,FaceID相關零部件成本較高。
而光鑒科技的屏下3D結構光技術全方位的解決了這三個痛點問題,并且與蘋果FaceID相比,成本降低了一半,成為推動3D 屏下Face ID的關鍵。
繼去年光鑒科技發布與中興合作的剛性OLED屏下3D方案之后,今年,光鑒科技攜手OPPO推出全球首款柔性OLED屏下的3D概念手機。
全球首款柔性OLED屏下3D概念手機
據了解,此款柔性OLED屏下3D概念手機基于光鑒科技屏下3D攝像解決方案,以自研納米光學芯片的3D結構光技術為核心,有效解決屏幕外觀完整性與前置攝像頭拍照性能的兼顧問題,真正實現將前置攝像頭隱藏于屏幕下方。
同時,納米光子芯片結合邊發射激光器(EEL),解決了屏幕透光率較低導致接收端探測信號較弱痛點,即使將攝像頭隱藏在屏幕下方,依舊可以實現優秀的拍照效果。
眾所周知,屏下結構光最大的難點是“透光率”。把3D相機配置在手機屏幕后面,會帶來大概20多倍的光學損耗。然而,光鑒科技的“屏下方案”依然能夠達到與蘋果的“非屏下方案”對等的性能,實現99.9%的識別率,達到國家銀行卡檢測中心相關的行業技術標準的要求。
朱力博士介紹,為了測試“屏下方案”的識別率,光鑒科技的團隊選擇有“日光城”之城的拉薩,在120000 lux的戶外光照強度下,完成并通過了極端光照環境下的成像與感光測試。
朱力博士認為,屏下3D結構光能夠在柔性OLED和剛性OLED屏幕上同時應用,就意味著該技術在安卓智能手機生態中已經具有了普適性,擁有了大規模應用的可能。
回顧成績,規劃未來
復盤光鑒科技成立四年以來的成就,可歸結為幾個維度。
在技術戰略維度,光鑒科技的技術路線覆蓋結構光和ToF,核心技術實現了從光學系統到芯片+3D視覺感知全棧技術鏈的突破,成為全球唯一能夠真正在屏幕下實現3D結構光視覺方案的公司。以技術和產品為核心構建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矩陣,以行業痛點為準則,滿足多樣化3D視覺升級需求。
在業務市場維度,光鑒科技注重技術與實際場景的有機結合,其3D視覺技術在智能手機、汽車、機器人及物聯網等領域都實現了落地應用,長期與下游客戶系統的深度綁定,讓光鑒科技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客戶的業務需求,從而建立起長期的業務壁壘。
提及下一步的規劃,朱力博士回答:未來幾年,光鑒科技將重點推進智能手機、汽車、機器人及物聯網這四大業務方向,進而撬動各行各業的3D視覺感知升級,推動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
朱力博士認為,中國市場是一個非?炷軌驅崿F從技術到產品化轉化的一個市場,市場機會多,迭代速度快,產品能夠得到快速的完善,但競爭也非常激烈,一旦一個市場跑出來以后,可能會有很多人參與,利潤會受到影響。
海外市場雖然入駐門檻比較高,但一旦進入以后,能夠獲得的利潤和市場穩定性會更好一些,朱力博士坦言。未來,“出!被驅⒊蔀楣忤b科技新的業務增長點。

最新活動更多
-
12月19日立即預約>> 【在線研討會】AI服務器中被動器件的應用介紹
-
12月22日立即下載>> 【精選白皮書】大功率機殼開關電源
-
12月28日火熱報名>> OFweek2023中國智造CIO在線峰會
-
12月31日立即試用>> 【企業專題】福祿克-全新專家級紅外熱像儀
-
4日18-19日立即報名 >> OFweek 2024(第十三屆)中國機器人產業大會
-
8月27-29日立刻報名>>> 2024年云計算展覽會
推薦專題
-
3 阿里云的待解之謎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