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8s4wy"><tt id="8s4wy"></tt></menu>
    <tt id="8s4wy"><menu id="8s4wy"></menu></tt>
  • <table id="8s4wy"><table id="8s4wy"></table></table><table id="8s4wy"></table>
  • <table id="8s4wy"><td id="8s4wy"></td></table>
  • <table id="8s4wy"><xmp id="8s4wy">
  • <xmp id="8s4wy">
    <xmp id="8s4wy"><xmp id="8s4wy"><xmp id="8s4wy">
  • <tt id="8s4wy"><xmp id="8s4wy"><table id="8s4wy"></table><menu id="8s4wy"></menu>
  • <xmp id="8s4wy">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銀行大爆炸,美國又要金融海嘯了?

    2023-03-13 10:48
    華商韜略
    關注

    硅谷銀行的倒閉,或許只是開始。

    文 | 華商韜略

    2023年3月11日,管理著1754億美元存款的美國硅谷銀行轟然倒閉。

    它成立于1983年,是美國第16大銀行,也是硅谷本地最大的銀行之一,2022年底,硅谷銀行的總管理資產高達2120億美元。

    這是美國金融業自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最大一場倒閉案。

    【萬億銀行,撐不住了】

    3月9日,硅谷銀行自己放出了一條壞消息:

    因為出售了投資組合中210億美元的證券,銀行虧損了18億美元,而為了避免流動性危機,銀行決定出售普通股和優先股募資22.5億美元。

    這個壞消息,讓硅谷銀行的股價單日暴跌超過60%,市值蒸發了94億美元。

    3月11日,更壞的消息傳來,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宣布硅谷銀行關閉,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被任命為破產管理人,接管硅谷銀行。

    盡管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為每位存款人提供了高達25萬美元的標準保險,但目前并不清楚,這對硅谷銀行的大客戶會有多大幫助。

    硅谷銀行非常特殊,它的客戶,大部分都是科技創業公司和投資機構,是一家“to B”的銀行。

    從成立以來,硅谷銀行的聲譽一直非常好。迄今為止,硅谷銀行已經支持了3萬多家初創公司和700多家投資機構,這當中,甚至包括了facebook和推特。在初創企業的信貸市場,它占據了50%以上的份額。

    硅谷銀行的業務,并不只在美國。在中國、印度、以色列、英國、德國……幾乎全世界最重要創業市場,它都擁有分支機構。

    2012年,浦發硅谷銀行成立,它頂著中國第一家中美合資銀行的名頭,服務了超過2000家中國本土科創企業,從人工智能、大數據,到企業服務、醫療健康、產業互聯網及新消費,所有熱門風口都沒缺席。

    這樣一家看起來有實力、有信譽的銀行,為何會轉眼之間轟然崩塌?

    答案和一個關鍵詞有關:美聯儲。

    新冠疫情期間,為刺激經濟,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在2020年通過了瘋狂的救市計劃,向金融市場注入約5萬億美元。那一年的3月,美聯儲緊急降息150點,把聯邦基本利率維持在零附近。2021年拜登政府繼續加碼,再次批準了1.9萬億美元的美國救援計劃。

    大量注水和零利率的寬松政策,讓金融交易激增,把華爾街“刺激”進了繁榮期。

    硅谷銀行也是這一輪繁榮的受益者,靠美聯儲流動性造出的科技股大牛市,它在2021年里存款量暴增。2019年底,硅谷銀行的存款還只有600億美元左右,在2021年,就達到了1900億美元的量級。

    在吃進了大量存款之后,銀行想要賺錢,一般的辦法是向商業機構貸款,把錢放出去吃利息。

    硅谷銀行的存款,本來就是這些創業公司的,更何況近幾年里,科技和消費各個行業的增長都在放緩,創業公司融資需求在下降,貸款根本放不出去。

    于是,硅谷銀行只剩下一個辦法:用客戶存款去直接投資。

    在投資方向上,硅谷銀行的選擇還是相對審慎的。它把一半以上的資產,配置在了按揭抵押貸款證券上。

    這個投資方向的回報不高,到期收益率大約在1.5%到2%之間。但好處是穩定,何況硅谷銀行用來投資的存款,成本普遍在0.25%左右,算下來還是穩賺。

    但美聯儲的政策之手,改變了這個局面,此前瘋狂注水的美聯儲,隨后又開始了瘋狂加息。

    從2022年3月開始,美聯儲在2022年共計加息7次,累計加息425個基點。最終美聯儲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4.25%-4.50%之間,達到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進入加息周期后,硅谷銀行持有的投資資產,遭受了當頭一擊。

    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是:連聯邦基金都有4.5%的利率,誰還會持有只有1.5%收益率的按揭抵押貸款證券?

    因此,按揭抵押貸款證券的價格開始暴跌。同時,由于融資環境的變化,創業公司轉而開始持續消耗存款,硅谷銀行被迫出售資產來應對流動性,這導致已經出現了大量浮虧的硅谷銀行,不得不虧本賣出投資證券。

    直到3月9日,實在撐不下去的硅谷銀行終于站出來宣布,自己割肉、暴虧的事實。

    這個消息一出,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認為:硅谷銀行的流動性一定會發生大問題。

    硅谷銀行整個體系的崩盤,因此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華爾街,寒氣逼人】

    在美聯儲的“先降再加”的利率政策下,大起大落的金融機構,并不只有硅谷銀行一家。

    在華爾街的繁榮期里,華爾街金融巨頭高盛集團同樣大大受益。

    它于2021財年凈收入達到593億美元、凈利潤216億美元,同比增加137.25%,創下了歷史新高。摩根大通、花旗等五家美國最大投行的年度交易收入,都在十幾年來首次達到1000億美元規模。

    為了應對不斷增加的業務量,高盛掀起了招聘熱潮。到2022年第三季度高盛已擁有員工49100名,人數比2018年激增了34%。

    各行的員工數量也隨之大大擴張。從2020年第一季度到2022年第三季度,摩根士丹利的員工人數激增了34%。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的員工人數則分別增長了13%和17%。

    但好日子并不會一直持續,美聯儲的利率政策,在將金融市場推向山巔之后,又讓它狠狠摔了下來。

    2020-2021年,在財政與貨幣政策的無底線注水下,美國股市超級繁榮,不斷創下新高。美股道瓊斯指數在去年結束時上漲近19%、納斯達克指數上漲21%,標普500指數上漲27%。

    截至2021年9月,它們的市盈率分別大漲到疫情前的25.9倍、39.9倍和26.6倍,市凈率則漲了6.73倍、5.9倍和4.51倍。

    但2022年3月份的加息,讓美股的估值變得高處不勝寒,2022年以來,基準標普500指數已跌了19.8%,或將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年度跌幅。就像坐上了“瘋狂的過山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形容說。

    股市的下跌,也讓IPO融資急劇放緩,這使得高盛的業務量大縮水。交易數量下降了73%,交易金額則一下減少了95%。高盛2022年二季度財報更是顯示,由于投行業務收入減少41%,其凈利潤下滑近48%。

    種種不利因素席卷而來,讓高盛2022年前3個季度凈盈利額,增長均在-40%到-50%之間。而去年10月末,從巨頭們公布的業績來看,摩根大通凈利潤同比下滑17%、美國銀行凈利潤同比下滑8%。

    這實在是一個不祥之兆:前幾年依靠美聯儲大注水實現的繁榮即將過去,大家都要準備過苦日子了。

    “我們未來的日子會很坎坷,必須在財務資源等方面更加謹慎一些,尤其是在短期內”,在2022年,高盛首席執行官大衛·所羅門就多次公開表示,希望未來能控制開支。

    最初的警告來自7月。當所羅門看到慘淡的第二季度財報,并判斷美國金融市場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持續低迷后,立刻給各界打起了預防針,提前告訴大家,未來高盛將有可能放緩招聘并削減開支。

    9月,高盛先是恢復了疫情期間暫停2年的年度績效評估,當時就裁掉了500人,而那些保住工作的人隨后發現,他們年終獎金比期待值大大減少。

    關于高盛的未來走勢,CEO大衛·所羅門在接受采訪時的表態是:這將取決于接下來的美聯儲動向和通脹走勢。

    隨著華爾街投資銀行業務整體收入萎縮約40%,最大的幾家銀行相繼表示將繼續裁員,整個行業都處于裁員與優化的風口浪尖。

    “有些人會被解雇。我們正在全球范圍內適度裁員。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這都是發展多年以后的情況。”繼高盛之后,摩根士丹利的首席執行官詹姆斯·戈爾曼也對媒體公布了裁員計劃。

    摩根士丹利員工數逼近82000人,此次宣布裁員約1600人,占其員工總數的2%。2022年11月,摩根士丹利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其財年第三季度利潤下降了29%,營收下降12%。

    在這樣的情形下,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等金融機構也在考慮削減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獎金。而華爾街投行的激勵薪酬可能整體下降45%以上。

    與投行們的寒氣緊緊伴隨的,有對美國股市盛極而衰的深憂,有對美聯儲持續加息的焦慮,更麻煩的是,華爾街普遍對明年的美國經濟預期不抱希望。

    “美國股市將迎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企業利潤也將遭遇同樣的命運”,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分析師威爾遜(Mike Wilson)向外界警告。

    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不明,讓投資者們對長期投資猶豫不前。“我們必須假設我們未來會有一些坎坷的時期”,大衛·所羅門告訴媒體,“必須對財務資源、組織規模更加謹慎。

    就在2022年11月30日,鮑威爾再次向公眾公開表示,美國對抗通脹“遠未結束”,美聯儲的加息手段“將再持續一段時間”。他認為,“為了控制通脹,甚至可以犧牲一定的就業和經濟。”

    持續激進加息,讓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與日俱增。但拜登表示,現階段的經濟放緩“不足為奇”,他堅稱“美國仍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并且堅持認為,未來即使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也是一次非常“輕微”的衰退。

    一片衰退預警下,美國經濟最近出現的疲軟跡象,讓威爾遜非常擔憂。唯一的好消息或許就是,威爾遜向公眾保證,“好在,暫時沒有發現系統性金融風險,或房地產市場出現困境的跡象”。

    但以馬斯克為代表的一些企業界人士,對未來卻沒有這么樂觀。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早在多個場合警告民眾,美國經濟或將迎來持續一到兩年的嚴重衰退。11月30日,他再次在推特上寫道,“美聯儲正在持續放大經濟嚴重衰退的可能性,美國經濟趨勢令人擔憂”。

    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在媒體面前直言,美國的經濟衰退已近在眼前。他甚至建議美國民眾,在未來幾個月里,盡可能縮減開支,不要購買汽車與電視等大件商品。

    企業家們的悲觀態度,來自于他們對自身和同行們的清醒觀察。

    就在2023年1月,IBM宣布將裁員3900人,將自己28萬的員工數量減少1.4%,為的是剝離自己的醫療健康業務。

    在2022年,美國各大科技巨頭裁員已超過6萬人,許多人以為這是終結,卻不知這只是開始。

    一進入2023年,亞馬遜就確認啟動新一輪裁員,裁員人數預計達1.8萬人,成為亞馬遜歷史上最大規模裁員;

    微軟宣布將在3月底裁員1萬名員工,谷歌將裁掉1.2萬人,推特的目標是將員工總數降至IPO前水平。

    而曾準確預言了2008年金融海嘯的“末日博士”,魯里埃爾魯比尼,則更為悲觀。他認為,美國經濟將不止面臨通脹、陷入衰退,將迎來“滯脹性債務大危機”。

    “高通脹會帶來更高的利率、放緩的增長和疲軟的勞動力市場狀況,也會給家庭和企業帶來痛苦”,鮑威爾向公眾解釋道:

    “我們必須控制住通貨膨脹。我希望有一種不痛苦的方法來做到這一點。但并沒有”。

    【房地產,隱憂再現】

    作為核心固定資產的美國房地產,其實也已情況微妙,甚至不妙。

    疫情期間,美聯儲持續2年的大注水,推出了華爾街的金融繁榮乃至泡沫,也讓美國房地產再次走到危險的高度,并且面臨風險。

    2020-2021年,美國樓市經歷了過去二十多年不曾有過的火爆。

    “2021年美國房價還要漲多少”的詞條,在谷歌的搜索頻率一周內增加了350%。

    “價格都快上天了。”一位購房者激動地表示,“基本都得靠搶,幾十人搶一套房很平常,不加價根本沒法買到房”。

    2021年4月,現居加州圣地亞哥的華裔居民張先生告訴媒體,他家附近街區地段好的房子,掛出來后大概10到15天就能賣掉。為了打動原房主,買家至少要加價10%-20%。

    “每天大概都有三四十組人排隊看一套房,有不少人直接提著現金到場,有時候還沒排到自己,就被前面的人直接砸錢搶單了。”

    2021年,全美共售出612萬套房產,達到2006年以來的最高業績。而2020年后疫情期間,美國的房價在兩年內上漲了43%。同時,數據顯示,美國20城房價暴漲14.9%,創下2005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2022年上半年,美國樓市的火爆態勢延續。2月份房價同比上漲19.8%,為25年來最高漲幅,也是過去十年平均增長的4倍。6月份,美國房屋銷售價格中位價登頂,達到41.38萬美元。

    而后,美聯儲的暴力加息,將美國樓市推上懸崖。

    10月底,美國的抵押貸款利率突破7%,創下20年來抵押貸款利率的最高水平。

    隨著利率的大漲,美國購房者信心指數快速滑落至39,創下1980年代以來最低水平。12月,美國NAHB房屋建筑商信心指數只剩31,低于2007年2月的水平。指數低于50,代表房地產市場處于收縮期。

    買賣雙方都信心不足,讓原本火熱的樓市迅速進入了冰凍期。同時,庫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麥克勞克林的大膽預測是——工薪家庭在美國任何地方,都能輕松買到優質住房的好日子已經結束了。近兩年房價飛漲,導致他們購買房屋的時間可能會被迫延長5年到10年。

    利率的節節攀升,讓買家的還款壓力大為提高;而房價的持續高漲,則打擊了購房者的購買力。最終購房需求銳減,房價由漲變跌。

    2022年成品房銷售總額連續11個月減少,下半年房價也再保持不住增勢,開始回落。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Diane Swonk預測,2023年美國的房價或將下跌15%。

    而一度高漲的房產市場突然放緩,就讓與房地產牢牢綁定的股票,價值變得極為不確定。魯里埃爾·魯比尼認為,2023年股票價值縮水幅度將高達40%。

    經歷疫情2年間美國房價的飛漲,很多人開始懷疑,美國房地產是否再度堆起泡沫。畢竟2008年金融海嘯的關鍵之一,就是房地產泡沫。而如今美國面臨房地產和股市的雙重壓力,又讓人擔心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

    很多人已經淡忘了,在2002年,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說過,“我們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其實是由大量增加的抵押貸款債務組成的,這種繁榮是不可持續的”。

    金融海嘯前夕,美國房價以每年10%的幅度上漲,2005年房價上漲了17%,2003-2006年4年間美國平均房價漲幅超過50%。

    2002-2006年的5年里,美聯儲連續加息17次。導致住房貸款利息率不斷飆升,房價高位崩盤、瘋狂下跌。

    樓市崩盤帶垮股市,大跌50%,隨后失業率大增,居民消費、企業投資迅速減少,最終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繼而引發了禍及全世界的金融海嘯。

    雖然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持樂觀態度,認為目前的美國房地產很穩定,不會重現2008年的崩盤,也不會發生經濟衰退。市場的主流觀點也認為,疫情期間,美國房市的過快上漲,和2008年的情況并不相同。

    然而如今,大型銀行倒閉,科技金融企業大批裁員,股市盛極而衰,房市隱憂再現,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這劇情似曾相識。

    他們一邊擔憂,一邊在心中不斷揣測:在美聯儲的操作下,硅谷銀行的倒閉,會不會只是個開始?美國是否又會掀起一場金融和經濟大災難?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原文標題 : 銀行大爆炸,美國又要金融海嘯了?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慧城市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

    玩肥熟老妇bbw视频
  • <menu id="8s4wy"><tt id="8s4wy"></tt></menu>
    <tt id="8s4wy"><menu id="8s4wy"></menu></tt>
  • <table id="8s4wy"><table id="8s4wy"></table></table><table id="8s4wy"></table>
  • <table id="8s4wy"><td id="8s4wy"></td></table>
  • <table id="8s4wy"><xmp id="8s4wy">
  • <xmp id="8s4wy">
    <xmp id="8s4wy"><xmp id="8s4wy"><xmp id="8s4wy">
  • <tt id="8s4wy"><xmp id="8s4wy"><table id="8s4wy"></table><menu id="8s4wy"></menu>
  • <xmp id="8s4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