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8s4wy"><tt id="8s4wy"></tt></menu>
    <tt id="8s4wy"><menu id="8s4wy"></menu></tt>
  • <table id="8s4wy"><table id="8s4wy"></table></table><table id="8s4wy"></table>
  • <table id="8s4wy"><td id="8s4wy"></td></table>
  • <table id="8s4wy"><xmp id="8s4wy">
  • <xmp id="8s4wy">
    <xmp id="8s4wy"><xmp id="8s4wy"><xmp id="8s4wy">
  • <tt id="8s4wy"><xmp id="8s4wy"><table id="8s4wy"></table><menu id="8s4wy"></menu>
  • <xmp id="8s4wy">
    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嘀嗒出行第三次遞表,滴滴是強勁對手,順風車業務屢遭處罰

    2023-02-22 10:03
    雷達財經
    關注

    雷達財經出品 文|李亦輝 編|深海

    前兩次上市未果之后,互聯網出行平臺嘀嗒出行再次遞表港交所。

    2月20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中金、海通國際及野村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前身為“嘀嗒拼車”。2017年,嘀嗒將業務擴展至出租車,并更名“嘀嗒出行”。嘀嗒出行曾于2020年10月8日、2021年4月兩度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但未獲得通過。

    招股書顯示,嘀嗒出行主要經營順風車和出租車兩大業務,報告期內順風車營收占比約在9成。但眾多巨頭在順風車領域的持續投入,也讓嘀嗒出行在核心業務上飽受沖擊,毛利率下滑明顯。

    另外不容忽視的是,順風車市場由于此前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嘀嗒出行在招股書中坦言,其成功與否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眾是否接受順風車及其服務。如果公眾認為順風車并無好處,或因安全問題而不選擇順風車,順風車市場可能會停滯不前。

    乘滴滴下線之際崛起

    天眼查顯示,嘀嗒出行運營主體北京暢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暢行”)成立于2014年8月份,注冊資本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宋中杰。

    嘀嗒出行自2014年切入順風車市場,當時正是滴滴、快的燒錢大戰最為激烈的時候。但入場后的嘀嗒出行并不想加入網約車混戰,而是推出小客車合乘、車主和乘客順路搭乘的“嘀嗒拼車”,這也是嘀嗒出行順風車業務的前身。

    2015年,快的、滴滴合并,滴滴出行開始一家獨大,開啟了涵蓋出租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及大巴、貨運等多項業務在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的時代。

    巨頭陰影之下,嘀嗒出行的順風車業務并沒有表現得十分強勁。但走不同路線的嘀嗒出行,還是獲得了多筆外部融資,并跟蔚來創始人李斌淵源頗深。

    根據招股書,成立以來嘀嗒出行共進行了五輪融資,包括IDG、騰訊、高瓴、京東、蔚來等多家知名機構參投。

    其中,2014年12月,公司A輪融資迎來IDG兩家實體投資300萬美元;2015年2月,公司又迎來IDG、騰訊旗下易車總計約2000萬美元的B輪投資。同年公司C輪融資再獲1億美元投資,其中除IDG、騰訊外,攜程新入投資2000萬美元。

    2017年8月,李斌控制的上海蔚郁對嘀嗒進行了D輪獨家投資,投資總額2億元人民幣。

    2018年年中的E輪融資時,公司又獲得高瓴資本、京東集團、蔚來資本等多家機構認投,最終獲超8億元的融資。

    也正是這一年,因半年內兩起順風車惡性安全事故,首先推出順風車的滴滴下線整改順風車業務,直到2019年11月才恢復上線。

    這期間,雖然包括嘀嗒在內的順風車業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監管影響,但影響卻相對要小很多,嘀嗒順風車在整改一周后恢復上線,迅速取代滴滴成為順風車頭號玩家。

    其中,在滴滴順風車缺席的2019年,嘀嗒出行交易總額(GTV)達到110億元,其中順風車交易額達85億元,同比增長347.4%。

    最新招股書援引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稱,按交易總額及順風車搭乘次數計算,嘀嗒出行于2021年經營中國最大的順風車平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順風車平臺服務,擁有約1240萬名認證私家車車主。

    股權結構方面,截至IPO前,嘀嗒出行5位聯合創始人宋中杰、李金龍及朱敏等通過5brothers Limited持有公司33.11%股權。

    其他的外部股東有:李斌及蔚來資本共計持股比例為24.03%,IDG持股比例為10.43%,騰訊通過易車持股比例為5.05%,高瓴資本和京東集團持股比例均為4.23%,攜程持股比例為2.92%。

    值得注意的是,李斌不僅是嘀嗒出行的股東,還加入公司董事會中負責具體業務。據招股書,48歲的李斌為公司的非執行董事。

    李斌主要負責就業務及投資策略、整體市場趨勢,以及其他需董事會指導及批準的事宜提供意見。李斌自2015年2月起出任董事,并自2015年7月起同時出任北京暢行的董事。

    毛利率連續下滑

    靠順風車業務打開市場之后,嘀嗒出行走上了盈利之路。

    根據上市申請資料,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個月,嘀嗒出行調整后凈利潤分別為3.43億元、2.38億元和0.65億元。但也可以看出,報告期內公司盈利金額持續下滑,2022年前9個月凈利大幅下滑64.59%。

    嘀嗒出行能夠連續盈利,也得益于其純信息服務平臺的輕資產業務模式。根據招股書,公司主要通過向在其平臺提供順風車搭乘的私家車車主收取服務費產生收入,其次是向出租車司機收取服務費,公司也從廣告及其他服務產生收入。

    其中出租車網約服務是嘀嗒出行于2017年推出的業務。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出租車搭乘次數計算,2021年嘀嗒出行在中國出行平臺中排名第二。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已在中國86個城市提供了出租車網約服務。

    具體在營收方面,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前9個月,嘀嗒出行營收分別為7.54億元、7.81億元和4.28億元。其中,2022年前9個月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26.63%。

    按收入結構劃分,報告期內順風車平臺服務收入分別為6.72億元、6.95億元、3.9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89.1%、89%及91.1%。

    收入結構單一,或將直接影響到嘀嗒出行的營收和公司的發展。招股書中風險提示稱,中國的順風車市場仍相對較新,市場對順風車的接受程度及需求的增長幅度存在不確定性,甚至可能根本不會增長。

    除順風車業務貢獻的收入外,報告期內出租車網約服務板塊分別實現收入0.35億元、0.33億元、0.16億元,占比分別為4.7%、4.2%、3.6%;廣告及其他服務實現收入0.47億元、0.53億元、0.23億元,占比為6.2%、6.8%、5.3%。

    而輕資產模式下的嘀嗒出行,近三年毛利率維持在80%左右,但呈下滑趨勢。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前9個月,公司毛利率分別為82.7%、80.9%和74.6%。

    對于毛利率變動,嘀嗒出行解釋稱,主要是由于其增加了對私家車車主的補貼,以及提高了順風車出行保險的保額上限。

    具體到三大業務板塊,順風車和廣告及其他服務毛利率較高,出租車業務毛利率較低且波動明顯。

    以2022年前三季度數據為例,順風車平臺服務的毛利率為80.5%,廣告及其他服務毛利率為57.1%,而出租車業務的毛利則虧損741萬元。

    對比發現,去年三季度出租車業務毛利率轉為負值,主要是公司加大了對出租車司機和乘客的補貼力度,其中用于出租車司機的補貼同比增長3.8倍。

    盡管補貼力度在增加,但嘀嗒出行想要在網約出租車細分賽道切下一塊蛋糕,并不容易。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于2021年按出租車網約搭乘次數計,中國出租車市場中前五大線上出行平臺的合計市場份額為3.81%,其中嘀嗒出行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0.22%。

    招股書顯示,排名第一的公司市場份額為3.15%,為一站式出行及生活服務平臺,亦為于場外粉單市場上市的公眾公司。由此看來,處于領頭羊位置的大概率是滴滴出行。

    在外界看來,滴滴無疑是嘀嗒出行始終要面對的一個強勁對手。據媒體報道,今年1月16日,滴滴官方宣布滴滴出行恢復新用戶注冊;貧w后不久,今年2月滴滴重新開啟司機拉新項目,并加大了對老司機的補貼力度。

    這對意圖通過增加補貼來擴張出租車業務的嘀嗒出行來說,并非好消息。僅就資金體量而言,相比滴滴截至2021年賬上439.8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嘀嗒出行同期僅為4.86億元。

    而且出行領域頭號玩家的回歸,甚至可能導致順風車領域的競爭格局再次生變。嘀嗒出行在招股書中坦言,若干競爭對手較公司擁有更雄厚的財務、技術、營銷及更高的知名度、更悠久的經營歷史或更龐大的用戶群。

    嘀嗒出行表示,彼等可能投入更多資源開發、推廣及銷售產品,并提供較公司更低的價格,這可能對自身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也指出,總體而言,順風車輕資產模式是嘀嗒出行的優點,投入不是很大,但是缺點就是門檻較低,別的運營商想進來搶用戶,也比較容易。

    順風車業務多次遭罰

    嘀嗒出行的支柱業務順風車,除了面臨巨頭的強勢競爭,安全、合規問題始終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過去幾年,嘀嗒出行多次被監管約談、點名。天眼查顯示,2020年3月份至2022年12月份期間,北京暢行被政府約談8次,約談機關有交通運輸部門、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昆明市交運局和昆明市出租汽車管理局等單位。

    其中在2020年12月份,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指出,近期媒體多次報道嘀嗒、哈啰等順風車平臺公司產品有關問題,主要是“附近訂單”功能偏離順風車本質,涉嫌以順風車名義從事非法網約車業務。

    當時,嘀嗒出行等平臺回應稱,將嚴格按照本次提醒式約談要求,對照問題盡快整改,依法依規開展經營。

    2022年12月30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對曹操出行、美團打車、首汽約車、嘀嗒出行等15家主要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公司進行了提醒式約談。

    約談指出,仍有部分平臺公司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存在隨意調整運營規則、侵害從業人員和乘客合法權益、潛藏安全穩定風險隱患等問題,影響交通運輸新業態健康發展。

    多次被約談背后,嘀嗒出行已經屢次被罰。據招股書統計,嘀嗒出行順風車平臺累計獲57宗行政罰款,其中36宗后續已撤銷。其余的21宗行政罰款,金額由5000元至3萬元不等,合計約為55萬元。

    而且據銀柿財經,時至今日,全國各地對順風車并未有統一的標準。以合乘次數為例,上海、北京為不超過兩次,廣州、深圳收費的情況為不超過三次,其中廣州對免費合乘不限次數。

    對于合規方面的挑戰,嘀嗒出行也表示,公司面臨順風車市場法規有關的不確定性因素,不遵守法規、發牌制度發生變動可能對其業務和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原文標題 : 嘀嗒出行第三次遞表,滴滴是強勁對手,順風車業務屢遭處罰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汽車網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

    玩肥熟老妇bbw视频
  • <menu id="8s4wy"><tt id="8s4wy"></tt></menu>
    <tt id="8s4wy"><menu id="8s4wy"></menu></tt>
  • <table id="8s4wy"><table id="8s4wy"></table></table><table id="8s4wy"></table>
  • <table id="8s4wy"><td id="8s4wy"></td></table>
  • <table id="8s4wy"><xmp id="8s4wy">
  • <xmp id="8s4wy">
    <xmp id="8s4wy"><xmp id="8s4wy"><xmp id="8s4wy">
  • <tt id="8s4wy"><xmp id="8s4wy"><table id="8s4wy"></table><menu id="8s4wy"></menu>
  • <xmp id="8s4wy">